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人生算法,
输入同样的数值,但算法不一样,
自然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——Juno
前两天,看了一位知识星球的星主张辉说的一段话,颇有感触:
“其实每个人每天的行为,就其长期影响来看,存在两种类型:一种叫滚雪球,一种叫搬砖。”
滚雪球和搬砖的区别在于三点:
从收益方式来看:滚雪球的模式需要前期持续不断地投入,这样才能在后期拥有长期的收益。而搬砖模式能够短期变现。
从能力影响来看:滚雪球模式能够帮助你提升认知,积累经验,获得成长,而搬砖模式除了让你消耗已有的经验以外,无法带来有意义的成长。
从心性要求来看:选择滚雪球模式的人,需要具备延迟满足的能力,而选择搬砖模式的人则通常会要求即时满足。
你有没有想过:
为什么同样的事情,在有的人看来是投资自己,而在另一些人看来是花冤枉钱?
为什么同样的高薪工作,有的人欣然接受,而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舍弃?
为什么有的人路越走越窄,而有的人路越走越开阔?
究竟是什么原因,导致了每个人的选择不同,尤其是在重大的选择上?
原因在于,人生算法不同。
其实每个人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。这个算法里面包含价值观、知识体系、认知维度和精神气质等等。
滚雪球和搬砖模式其实是两套不同的人生算法,输入同样的数值,但算法不一样,自然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01.
什么是搬砖行为? 举个例子来说,前段时间,有位投放广告的媒介,让我推荐两个不错的公众号号主给他。 当我推荐了之后,这位媒介却说,不能用啊。 我问,为什么? 他说,这两个公众号阅读量异常。 我一听就明白了。 因为业内存在一些刷阅读量刷粉的现象。 为什么会刷阅读量? 因为很多公众号的收入是靠接广告来的,而广告费用又直接跟阅读量挂钩。
从短期来看,这确实能够提高阅读量和广告收入。
但从长期来看,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。
一方面,甲方会利用第三方平台对数据进行监测,一旦发现数据异常,便会发现被欺骗的事实,想要对方再次复投,基本上不可能了。
另一方面,即便没有第三方监测平台,光有虚高的阅读量,但是没有有效的转化,对方也会起疑。
而对于自己来说,也是得不偿失。
当我看到阅读量不好的时候,往往会反思,是不是标题没起好?是不是选题不够吸引人?
因此会不断迭代优化,提升自己的选题、取标题和写作的技能。
而对于刷阅读量的人来说,习惯了短期变现,陷在刷数据-接广告的路径中,便很难老老实实沉下心来修炼内功,所以往往本末倒置,将那些安身立命的本事搁浅。
所以选择搬砖模式的人,眼睛会紧盯脚下,却往往忘记抬头看看远方,所以稍一不慎,反而绕了弯路,掉进了坑里。
02.
其实不少公司,每天也在做搬砖的行为。 最典型的一种搬砖行为就是利润为王,为了做出好看的财务报表,一些公司会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回购股票中,而削弱研发成本。 短期来看,确实能够提供公司账面上的收益,但从长期来看,会削弱公司在产品上的竞争力,不可避免地走向下滑。 例如波音公司。 由于波音的股价与高管的收入挂钩,因此高层通常会将公司利润用于回购股票,拉升股价上,却吝啬花钱在研发新款飞机上。 为什么高层不愿意投钱在研发上? 因为一款新型飞机的投入可能高达一两百亿美元。 如果你只是将眼光放在未来一两年上,那么这笔投资看起来的确是“亏大了”。 但是,如果你将眼光放长远,一个机型通常可以生产50年以上,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可以回收成本。
但波音管理层并没有这么做,而是选择砸钱用于回购股票,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提高生产力和员工薪酬。
波音过去的质量优先、强调沟通的企业文化被遗弃了,取而代之的是“利润至上”的价值观。
直到对手空客研发了新型的飞机,抢夺了波音的订单,波音才匆忙应战。
波音公司怎么做的呢?
他在已有的平台上推出737Max,为了在燃油效率上和空客做对抗,737Max换上了更大的、更省油的发动机,然而,由于机身的限制,发动机的位置被迫往上前提。
而这一改造会引起飞机起飞时有失速的风险。
对此,波音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是,安装传感器来判断飞行过程是否抬头过高,而飞机上的MCAS(机动特性增强系统)能够避免飞机俯冲。
然而,两起空难证明这套MCAS并不牢靠。在调查中发现,传感器读取数据的失误,导致MCAS的失灵,是空难发生的主要原因。
这两次空难与其说是波音公司的高层的决策失误,不如说是搬砖行为导致的必然结果。
因为资本是短视的,通常要求短平快,而对于公司重要的战略目标,却要求长期的投入和耐心的等待,例如研发新的产品,拓展新兴的业务。
所以搬砖行为导致的滑坡,通常是隐蔽而又难以察觉的,但当你意识到问题时,往往错过了调整修正的最佳时机。
03.
那么什么是滚雪球的行为呢? 前两天,在看《一网打尽》的时候,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: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,亚马逊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盈亏总计都是让人失望的。 即便是在2012年,亚马逊疯狂进军新领域和其他产品业务的过程中,总体上仍然是亏损的 。 那亚马逊是如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,实现指数级增长的? 答案在于:滚雪球模式。 在很多重大决策上,亚马逊都舍弃了搬砖模式带来的短期效益,转而投向滚雪球的怀抱。 例如,2005年,亚马逊的员工提出了Prime服务,只需要99美元的年费,用户就可以在订货后两天内收到货物。 以当时的物流水平来看,这件事的投入产出比是完全亏损的。 公司的高管极力反对,认为“免费送货并不是什么创举,而只是让未来的资产负债表再一次出现问题。” 然而贝佐斯力排众议推行了这项服务。
2年后,据内部人士透露,加入Prime高级会员的顾客在网站上的消费额平均翻了一番,公司第一季度的销售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,一年内增长了32%。
投资者们终于意识到Prime带来的价值。
在谈及亚马逊成功的秘密时,贝佐斯是这么说的:
版权所有:芜湖皖信 皖ICP备2021014633号 皖ICP备2021014633号
地址:芜湖市镜湖区人力资本产业园 EMAIL:sunyi@wanxin-holdings.com
Powered by PHPYu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