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知乎接受职场方面的付费咨询有200多次了,接触各种各样的提问者,我发现不同的人提问能力千差万。
有的人会非常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,甚至超出知乎300的字数限制,他们会想另外一个办法,直接上传文字截图,这样写1000字都没问题。
他们提的问题也非常具体和明确,不会问宽泛模糊的大问题,这一点很重要,避免我也给出宽泛模糊的回答。
而另外一些人的提问就一言难尽了,提供的信息非常简单,就连最基本的学历、城市、年龄、公司性质等信息也不提供,我往往需要和他们来回好几次来补充这些信息,他们提的问题也并不明确,往往是“你有什么建议?”,“我该怎么办”,有的甚至连问题也没有,只是叙述了自己遇到的困惑。
对于这类咨询,我虽然也会尽力回答,很难给他们最准确、有效的答案。
后来,我想了一个办法,要求他们提供简历,这样就避免了他们说不清楚的情况,大大减少了沟通的成本。
其实站在我的角度,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提问,最好的办法可以是在提问之前,先问我一个上游问题:
我应该如何向你提问才更有利于解决我的问题?
我相信每一个被咨询者都会很乐于回答这个问题,如果有可能,恨不得每次都先定下提问的规则,让提问者参照,但这样又会显得被咨询者高高在上,不太友好,所以大部分时候都不会说那么多。如果提问者能够主动这么问,那被咨询者求之不得。
我记得第一次次联系知乎百万粉职场大V Sean Ye,他在人力资源和求职方面非常专业,我有问题向他讨教,在后台问了他的微信,加他之后说明了来意,我大概介绍了一下我要咨询的问题,并没有等待他答复我,而是先问他:
是微信聊比较方便还是电话聊比较方便?
想不到他马上说,直接电话说吧,然后聊了20分钟,彻底解答了我的问题。
因为我考虑到微信沟通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式,一个问题用微信断断续续聊可能一个小时还说不清,很浪费对方的时间,对方或许更加喜欢电话这种更加高效的方式。
所以我在提问之前,先提出了这个上游问题:我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和向你提问?
一、提问的智慧:提出上游问题。
我们直接问一个问题,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,我们可以试试问这个问题的上游问题。
所谓上游问题,是不直接针对该问题本身,而是将目光放在这个问题更上一层,这样更加利于打开思路。
比如,“如何写一篇论文”,这个问题的上游问题有下面两个例子:
1、如何请教别人“如何写一篇论文”?
2、如何知道“如何写一篇论文”?
提出上游问题,是一种很强的思维方式和沟通意识,让我们和问题本身进行充分沟通,这样才会打开一个新的世界。
二、有哪些上游问题?
上游问题可以无限套娃,层层嵌套,每嵌套一层,都将我们的思维引入更深处。
1)如何提问如何XXX系列。
针对每一个“如何做XXX”,我们都可以继续在前面加一个”如何“。
例1:如何向ChatGPT提问
譬如ChatGPT是用来提问解决问题的,为了用好ChatGPT,我们提的上游问题就是“如何向ChatGPT提问”,可以拿这个问题直接问ChatGPT。
我之前在写ChatGPT万能提问模板中就提到,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利用ChatGPT为你服务,不妨在问每一个问题之前,都向它问一个上游问题:
普通提问的方法:
我想请你告诉我如何做XXX?
提出上游问题的方法:
我想请你XXX(做某一件事),请问我应该如何向你提问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答案?
为了确保ChatGPT给出的建议是具体的,而且能直接照抄,我们给它加上强调的提示:
我想请你XXX(做某一件事),请问我应该如何向你提问才能得到最满意的答案,请提供全面、详细的建议,针对每一个建议请你提供具体的提问范例,注意这些范例都是如何向你提问获取做这件事的建议的,最后根据你所有的建议,再综合提供一个总的提问范例,注意这个范例必须同时体现你所有的建议。
如果他给你的答复仍然不能让你满意,你可以继续追问:
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答案,请问我应该如何改进我的提问?
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按照我这个方法试试,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!
例2:如何阅读一本书?
我们想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,很容易找到美国人莫提默·J. 艾德勒和查尔斯·范多伦写的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,这本书非常经典,如果我们看完之后还想更深入,可以继续问它的上游问题:
如何阅读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?
我们会找到很多非常有用的解读和读后感,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这本书。
这种套娃游戏看起来荒诞,实则非常有用。
譬如我们普通人看法律,最多看到法律条文本身,如《民事诉讼法》。
按如果看不懂怎么办?可以提出这个问题的上游问题:
如何看懂《民事诉讼法》?
你会发现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每一部法律,都会出一本配套解释的书,如《民事诉讼法条文理解与适用》。
除此之外,还有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〉的解释》,这是司法解释。
如果连司法解释都看不懂怎么办?还可以继续提上游问题:
如何看懂司法解释?
就能找到司法解释的解释,如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》。
如何这本书仍然看不懂,还可以继续问:
如何看懂《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》?
当然,没有这种无限套娃的法律解释书籍了,但仍然是有办法的,可通过相关司法解释的判例的学习。
2)如何知道如何XXX系列。
当你遇到一个问题,首先想到的肯定是:
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有时候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,但如果你提出这个问题的上游问题,思路就会打开。
上游问题:
我应该如何才能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例1:如何升职加薪?
比如,如果你的问题是:
如何升职加薪?
按照直觉去百度直接搜“如何升职加薪”,思路非常狭窄。
如果你提出了它的上游问题,思路就会打开很多。
如何才能知道如何升职加薪?
这句话说起来很拗口,我们可以换过一个相同意思的表述:
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知道升职加薪的方法?
你马上会想到下面的方法:
1、网络搜索:百度、知乎、抖音、微信公众号。
2、阅读职场相关书籍、小说。
3、和老同事聊聊,了解公司高层晋升路径
4、请教有经验的亲朋好友
5、咨询职场专业人士
这个问题还可以继续套娃,问更上游的问题,变成:
我如何才能知道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知道升职加薪的方法?
这句话同样也很拗口,我们换一个相同意思的表述:
谁可以告诉我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知道升职加薪的方法?
你能想到的人可能依然是上面那些,但是你问他们的问题变成了更上游的问题,他们给你的回答也变得更上游了。
如果你来问我这个上游问题: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知道升职加薪的方法?
我会告诉你:
直接问你老板。如果你不想问得这么直接的话,可以换一种说法:老板,你对我有什么期望。
同样的道理,如果你天天被老板嘛,你的问题是:如何才能不被老板骂?上游问题是:如何知道如何才能不被老板骂?你想到这一层了,你会去问同事甚至问老板本人,而不是自己瞎猜。
例2:如何把PPT做得美观和专业?
当别人告诉我们一个问题的答案时,比起这个答案本身,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,他是怎么知道的?为什么他知道而我却不知道呢?
比如你问你的同事:
你是如何把PPT做得这么美观和专业的?
同事会告诉你一些方法,并且推荐你看哪些书。
你还可以继续问:
你是怎么知道要看这些书的?
他会告诉你,我是在XX平台看别人推荐。
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,你可以继续问:
你是怎么知道XXX平台的?
当然,这样问未免太八卦,我们可以换过一种方法来问:
你可以和我分享一下你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一个PPT大神的吗?
3)综合例子:如何通过面试?
这里综合“如何提问如何XXX”和“如何知道如何XXX“这两个上游问题。
如果你遇到一个牛人,他是offer收割机,你想向他请教面试经验,但是他就是不告诉你。
那你可以试试问他:
我如何才能让你传授我面试经验?
也许他会告诉你需要请他吃饭之类。
或者你问他身边的人:
我如何让才能让他传授我面试经验?
也许别人会告诉你,通过某个中间人来帮你。
最后,你成功让他传授你面试经验,你还可以继续问他是如何知道这些面试方法的,问题就变成了:
你是如何知道这些面试技巧的(你可以和我分享一下你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面试高手的吗)?
最后,要记住,遇到问题时,不要做闷葫芦,一个聪明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问题本身,当一条路走不通时,去向它的上游问题要思路,这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方式。
免责声明
本文章转载至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作学习参考之用、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如无意中侵犯了哪家媒体、公司、企业、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版权所有:芜湖皖信 皖ICP备2021014633号 皖ICP备2021014633号
地址:芜湖市镜湖区人力资本产业园 EMAIL:sunyi@wanxin-holdings.com
Powered by PHPYun.